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,欧元区4月经济景气指数、欧元区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、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、美国第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初值、美国截至4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和美国3月季调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月率。
周二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披露存款大幅流失,并寻求抛售资产,股票遭遇猛烈抛售,避险情绪蔓延至汇市。美元指数走高重测20日均线压力,日元小幅走高,黄金先抑后扬收录带下影线阳烛,重测2000关口。欧元悉数回吐早前一日涨幅,回踩20日均线支持。英镑从1.2500上方回落,测试1.2400关口。澳元跌破一周整理支持0.6680加速下行,逼近0.6610。纽元下探200日均线,若下破将有望打开进一步下行空间。加元延续弱势,受美元走高和油价下跌双重打击。
“我在1965年,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,是走对了!”
这是李宗仁临终前,写在信里的一句话。
这一年是1969年,78岁的李宗仁自知时日无多,在病床上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这封信。应该说,信中的这句话是他的肺腑之言。
半生戎马,有功有过,这位抗日名将最终得以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,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。
于他而言,这是一桩幸事。
数日后,李宗仁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。周总理在他的告别仪式上,这样评价他的这封信:李宗仁这一封信,是一个“历史文件”。总理的评价,无疑把李宗仁1965年回国的意义,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如今强大的新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,我们再来回顾李宗仁临终前的这封信以及周总理的这番评价,可能会有很多年轻人不太清楚以下细节:
自从1949年逃到美国后,李宗仁到底经历了些什么?
周总理在保护李宗仁回国这件事上,付出了多少努力?
当年,李宗仁提出“要正大光明回国”时,周总理为何拒绝他?
一位戎马多年的名将,一位智慧卓绝的总理,1965年,他们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了5个字:勇气与信任。
一:1949年的匆匆离开
1949年1月22日,李宗仁终于得偿所愿,当上了中华民国的“代总统”。外界都认为,在与老蒋你争我夺多年后,李宗仁这一回终于赢了。
但没过多久,明眼人就发现了李宗仁所处的困境:一来,当时解放军大军压境,势如破竹;二来,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,很多官员都在为自己找后路,剩下的也不一定听他的。
这时候的李宗仁,仍然做着“划江而治”的美梦,却早已是力不从心。
求张治中将军和我军谈判,求宋庆龄出山挽回局面,这一切李宗仁都做了。最后的结果是“和平将军”张治中,根本就不赞同他的做法;宋庆龄更是理都不愿意理他,一心期待全国早日解放。
就连他曾经的好兄弟白崇禧,都不再力挺他了。白崇禧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的李宗仁:他抓不起,放不下,是糊不起的烂泥巴。
李宗仁,绝望了。1949年11月20日,他乘飞机前往香港。
这下蒋介石急了,马上派人赶到了香港,劝他赶紧回重庆,并表示大不了以后一起飞去台湾。对此,李宗仁的回复是:出国意志已决,不能更改。半个月后,他飞去了美国。
多年后,我们再来看李宗仁不去中国台湾的决定,会发现他确实是明智的。毕竟,孙立人、薛岳等人到台湾后,或被软禁、或晚年穷困潦倒。李宗仁的不去中国台湾,也让他有生之年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了可能。
自此,李宗仁开始了自己16年的流亡生涯。晚年的李宗仁,不太愿意向媒体讲述这段生活的细节,但我们仍然能从其亲朋好友的回忆中,窥见一斑:
在物质上,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基本上是有保障的。比如其妻郭德洁,不但有机会学开车,还时不时去打打麻将,出入的圈子都算是上流。
在亲情的温暖上,在美国的李宗仁其实也并不缺。儿子李幼邻一家一直陪在他身边,几个孙辈更是时常到寓所来看他。
除此之外,还时不时有老部下来跟他喝上几口,聊上几句。早前他还想过借助美国人的力量东山再起,但尝试并失败后,他也就不再有其它念头了。当有部下再劝他想办法时,他则表示:我已无丝毫领导任何政团之欲望。
曾经热衷于政治、野心勃勃的李宗仁,到美国多年后,似乎已是“无欲无求”,却独独执着于一些让人想不到的小事:
他瞧不上英语,说那都是些“蚜虫文”,跟汉语没得比;他吃不惯西餐,每每念叨桂林的吃食。
亲友们知道:在海的另一边,有他放不下的东西。
是的,李宗仁放不下,他想回来。虽然他犯过很多错,与正义的人民解放军为敌更是令人不齿。但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,浑身是伤的他面对部下遗体,他的长跪不起,他的仰天痛哭,皆是出自真心。
这样的人,祖国和人民会给他重归故土的机会。
二:用12箱字画投石问路
李宗仁想回国是毫无疑问的,但怎么回?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1959年10月,在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,一位居住在中国香港的进步人士被邀请到北京,此人正是:李宗仁曾经的秘书程思远。
多年来,程思远一直跟李宗仁有联系,两人的关系可谓非同寻常。得知他来了北京,日理万机的周总理特意抽出时间接见了他。
在这次见面中,两人都提起了一件事:12箱字画。
原来,在此之前,李宗仁为了向大陆投石问路,特意写信给程思远,称:愿意把自己收藏着的12箱书画作品,都捐赠给国家。
李宗仁一向对字画情有独钟,这12箱字画当时都在美国。在这个时候提出献字画,无疑是用实际行动向新中国示好。对此,周总理当然是高兴得很,他当场向程思远表态:这表现了李先生的爱国精神。
随后,在程思远的安排下,这12箱字画如期送到了北京。为了说明它们的价值,李宗仁还特意在信件里强调:这些东西可是花了11万美金买的。
事情发展到这里,一切都是顺利的。而且周总理还认为,既然人家是花了钱为国家搜罗到这些“宝贝”的,那自然应该按市场价付他钱。
于是,周总理便特意把字画送到了故宫博物院,让专家们鉴定一下,好定个价。但结果却让人有些无奈:这些字画里很多都是赝品,别说11万美金了,满打满算最多就值个3000美金。
当然,对于这样的结果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:李宗仁并非有意说谎,极有可能是在外被文物贩子给骗了。毕竟,这些东西不是一般外行人能看得懂的。
面对这样的结果,周总理特意去找毛主席商量了一下。主席一听也乐了,他一锤定音,对周总理说:“他说11万,就给他12万!”
毛主席对这件事看得很清楚,他认为做统战工作要讲策略,他告诉周总理:“这明明是一笔政治账嘛!”
不得不说,毛主席看事情确实是高瞻远瞩的。
是否能争取李宗仁回国,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:彼时,老蒋还在中国台湾四处散播不利于新中国的谣言,大量民主进步人士还在国外及中国台湾观望,李宗仁如果能顺利回国,对祖国统一大业是有积极作用的。
收到12万美金,李宗仁颇为高兴,连连感叹:“共产党到底是识货的呀!”。对他来说,这倒不是钱的事,关键是这说明我党愿意接受他的东西,看得起他这个人。
三:想正大光明地回国
可能很多网友读到这里,会不解:既然李宗仁想回来,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欢迎,那赶紧接回来就行了?为何会从献字画的1959年拖到1965年,才最终成行呢?
这其中,自然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的不允许,以周总理的说法就是:时机尚不成熟。当时中美关系仍然紧张,美帝与中国台湾方面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李宗仁同时受到美国情报部门、国民党特务部门的监视,如果贸然回来,生命安全是得不到保障的。
没办法,李宗仁只能继续等待,并时刻关注祖国的情况。
1964年10月,李宗仁得知了一个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:中国人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,在10月16日爆炸成功。
这一消息,震撼了世界。那天,一向不太再议论政治的李宗仁,对他的国军朋友说了这样一番话:
当年我们统治国家多少年,连一部像样的单车都造不出来……
如果说,早前李宗仁想回国,仅仅是因为有故土情结的话;那到此时,这位曾经的名将,是真真切切地找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。昔日与小鬼子拼命,图的不就是这些吗?
甚至,此后的李宗仁在接受采访时,还在为1949年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庆幸。他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:
如若划江而治,中国就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……民族所受的创伤恐怕几代也无法修好了……到那时,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?
想明白了这些,已经年过7旬的李宗仁,再也等不了了。
1965年,李宗仁写信给在香港的程思远,再次提出:我想回国。很快,这一想法便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。
周总理认为,此时时机已经成熟,可以试一试了。他委托程思远交代李宗仁两点:
第一,不要从美国直接回国,美国人和台湾方面一定会想办法阻挠;
第二,建议经常到欧洲各国居住一段时间,然后再回美国,敌人见你离开了又回去了,以后必然会放松警惕。
李宗仁明白周总理的意思,都一一照做了。1965年6月,时机终于到来,李宗仁以度假的名义,飞去了瑞士。
程思远得到消息后,马上赶来找周总理。当天,总理一大早就去非洲各国访问去了,但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:
其一,让程思远马上出发,前往瑞士跟李宗仁会面,总理已经跟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联系好了,到时候会密切配合他们;
其二,总理特意划拨了一笔钱给李宗仁,算作他回国途中的旅费;
其三,总理同时也划拨了一笔钱给程思远,以防路途中需要用钱。
为何自新中国成立后,周总理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,从他对李宗仁回国事件的安排上,我们就能找到原因。任何紧急事件,他都能做到事无巨细、安排得滴水不漏,他思虑了多少可想而知。
很快,身负重要使命的程思远,登上了前往瑞士的飞机。
而另一面,已经身在瑞士的李宗仁,也与我驻瑞大使馆的同志们联系上了。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李宗仁却提出了一项极为大胆的要求:
回国前要在国外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,我不愿像李铁峥那样“走私”回国,“要求”正大光明回国。
这样的要求,无疑是令人为难的。
李宗仁提到的是李铁峥,是我国著名无党派爱国人士,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官。他是1964年,由美国“秘密”回国的。回国后,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敬重。
李铁峥回国的事,李宗仁自然清楚得很。但作为一个军人,从内心来说,他确实不太能接受秘密回国。而且,他也希望能向全世界公开自己的想法,以示自己愿意为新中国努力的决心。
他的这一要求,也无疑是充满爱国热情的,是令人钦佩的。
其实,对于李宗仁回国的具体事项,周总理一向是给予他极大自由的。早前,总理曾许诺李宗仁“四可”,即:
第一“可”:李先生可以回来在祖国定居。这是同意他回来。
第二“可”:可以回来,也可以再去美国。因为当时李宗仁在欧洲,周总理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想回国,从欧洲回到美国也行。
第三“可”: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。
第四“可”:回国以后可以再出去,如果还愿意回来,可以再回来。
毫无疑问,这“四可”是对李宗仁极大的尊重,意思是:任何时候,你的来去都有绝对的自由。
然而,当李宗仁提到要“正大光明地回国”时,周总理却并没有答应。至于原因,在了解清李宗仁的“惊险回国路”后,大家就会明白:总理此举有多明智。
四:关键时刻,“巴铁”帮忙
1965年7月13日,李宗仁夫妇跟程思远3人,一起在苏黎士登上了飞往香港的班机。
当时,送他们3人上飞机的是李宗仁的妻弟田桂昌。田桂昌前脚刚刚送他们登了机,后脚台湾的特务就出现在他家门口,对他家进行监视。特务们以为李宗仁还在田家,便轮流守在他家附近,直到许久后才反映过来:李宗仁已经走了。
身在中国台湾的蒋介石,听说了这一消息后,马上给时任“保密局局长”的张炎元,下达了紧急任务:
两天内迅速侦知李宗仁的住处,务须弄清他们所乘飞机之机型、班次、时间和航线,尽一切可能在他去机场途中狙击解决,不行则在飞机上做文章……
看到这里,大家就能明白:周总理要求李宗仁必须秘密回国的原因。总理早就判断出,一旦李宗仁下定决心回中国大陆,蒋介石必然会下死手。试想,如果李宗仁一开始就暴露了行踪,会是怎样的后果?
为了保证万无一失,周总理早在飞机出发前,还致电了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,要求:当飞机降落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机场时,先把他们接回大使馆,再找时间回国。
不得不说,这一安排是极为高明的。巴基斯坦是咱们的“老铁”,把人放在他们那儿能百分百放心。
7月14日凌晨,班机停在了卡拉奇机场,两名巴基斯坦军警全副武装地出现在机舱里。他们对空姐说:“对不起,我们例行公事!”
而后,早就有所准备的他们,走到对程思远面前说:“请问,哪一位是苏黎士来的程先生”!就这样,3人被军警带下了飞机,坐着警车驶离了机场,进入了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。
此后,李宗仁等3人在大使馆里秘密停留了3天。而巴基斯坦和我国驻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,也在周总理的运筹帷幄下,安排好了一架专机。
7月17日深夜,一切准备就绪后,正在睡觉的李宗仁接到了通知:“请赶紧准备好,马上去机场!”就这样,李宗仁终于踏上了归国的专机。
就在李宗仁与程思远在飞机上感叹我军的周密安排时,身在上海的周总理却是彻夜难眠。他静静地守在电话机旁,等待飞机入境的报告。直到确定一切都照计划进行后,他才肯去睡觉。
第二天清晨,飞机如约地降落在广州的机场。在广州停留片刻后,飞机继续飞向上海,周总理正在那里接他。
一见到候机室门前的周总理,激动不已的李宗仁连连说:总理你好,总理你好!
16年前,他匆匆离开;16年后,他匆匆归来。
虽然是秘密回来,但两天后,在北京机场,周总理还是满足了他公开发表声明的愿望。
当天,李宗仁由上海来到北京,周总理给他安排了一个“超豪华”迎接队伍。其中包括了多名国军起义将领,无党派进步人士和领导,当然也少不了记者和媒体。
当着众人的面,李宗仁终于能大声说出他的心声。在这则著名的《声明》里,李宗仁说道:
今后自誓有生之日,即是报效祖国之年,耿耿此心,天日可表……
尾声:
归国后的李宗仁谨守自己的承诺,为两岸统一四处奔波股票交易平台有哪些,直到1969年1月病重。晚年的他,为自己毅然回国的选择感到其庆幸,也对周总理的种种周密安排很是感激。能落叶归根,是李宗仁之幸。
台湾总理李宗仁周总理程思远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